红贴粮
元代赈粜粮之一种,又作红帖粮。成宗大德五年(1301)始行。因政府所拨赈粜粮多为豪强嗜利之徒巧取豪夺,不能周济贫民,遂令司署籍贫乏户口之数,置半印号籍文贴,各书其姓名、口数,逐月对贴给粮,大人3斗,儿童1.5斗,称“红贴粮”。其价较赈粜粮贱三分之一。闰月不与。
元代赈粜粮之一种,又作红帖粮。成宗大德五年(1301)始行。因政府所拨赈粜粮多为豪强嗜利之徒巧取豪夺,不能周济贫民,遂令司署籍贫乏户口之数,置半印号籍文贴,各书其姓名、口数,逐月对贴给粮,大人3斗,儿童1.5斗,称“红贴粮”。其价较赈粜粮贱三分之一。闰月不与。
见“戴圆履方”。 【检索戴圜履方 ==>】 古籍全文检索:戴圜履方 全站站内检索:戴圜履方
自捶胸脯,眼中哭出血来。形容极度哀痛。汉.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唐.李商隐《祭裴氏姊文》:“椎心泣血,孰知所诉。” 并列 捶击胸脯,眼中哭出血来。形容十分悲痛。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
【介绍】: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作。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瞿塘峡口白帝山上。最高楼,白帝城上最高处之楼。此诗写登楼望远所见景象及触发的危乱之感。首联写城楼高危之势,中二联写望中所见眼前近景及想象中的远景。其中“扶桑”二句,写江流西来东去,境界阔远,气象雄浑,衬托出了诗人登高临深之心情。末联发抒对危乱时局的感叹。这是一首拗体七律,适合于写奇险之景和表达心中勃郁不平之气。王嗣奭曰:“此诗真
【介绍】:杜甫《江汉》颔联。永夜,长夜。二句写己飘零落寞之感,意谓与片云共在远天,和孤月同度长夜。情虽凄苦,景却阔大,忧思深沉。
名咥力特勤。统叶护可汗子。其父被杀后避难康居,后被迎立为可汗。在位时北征铁勒,大败薛延陀。性格残暴好杀,后为部属逐于康居,不久卒。(194下/5182,参见《新唐书》215下/6957) 【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作品 ==>】
瑶族染织的花布。早在汉代瑶族先人即能染织,宋代称傜斑布。制作时用两块镂有各种花纹的木板夹家织白布,将溶化的蜡液灌入其中,去板取布,将布放进染缸浸渍,取出后加热去蜡,即成花纹精美、色彩鲜艳的花布。 【检索瑶斑布 ==>】 古籍全文检索:瑶斑布 全站站内检
《书.汤誓序》:“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注:音r,山名,传说即河东县之雷首山。)”传:“桀都安邑,池升道从陑。” 汤相伊尹,发迹于陑,终于助汤灭了夏桀,成为殷的开国元勋。后因用“升陑”为发迹、创业之始的典故。 唐.李商隐《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刊木方隆禹
同“幕府莲花”。元 萨都剌《送刘照磨之桂林》诗:“一官未厌马蹄遥,要使南荒识凤毛。幕府红莲开白昼,辕门碧草映青袍。” 【典源】《南齐书庾杲之传》:“ (庾呆之) 出为王俭卫军长史,时人呼俭府为入芙蓉池。”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乃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安陆侯
借指女子红润的面庞。唐李贺《贵主征乐行》诗: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缘。”●《西京杂记》卷一: “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皆擅宠后宫。”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与其妹昭仪皆美丽绝伦,
清四川富顺人,字瑞五,号吉山。乾隆十三年进士,官山东招远知县,调湖北,有循声。才思敏捷,为文一日能成数篇。工五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