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南史·毛喜传》

《南史·毛喜传》


南史
原文
    毛喜字伯武,喜少好学,善草隶。陈武帝素知之。及镇京口,命喜与宣帝往江陵,仍敕宣帝谘禀之。及梁元帝即位,以宣帝为领直,喜为尚书功论侍郎。及魏平江陵,喜与宣帝俱迁长安。文帝即位,喜自周还,进和好之策,陈朝乃遣周弘正等通聘。及宣帝反国,又遣喜入周,以家属为请。周冢宰宇文护执喜手曰:“能结二国之好者,卿也。”仍迎柳皇后及后主还。
    文帝尝谓宣帝日:“我诸子皆以‘伯’为名,汝诸子宜用‘叔’为称。”宣帝以访喜,喜即条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余人以启之,文帝称善。文帝崩,废帝冲昧,宣帝录尚书辅政,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竞如其策。
及帝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宣帝议北侵,敕喜撰军制十三条,诏颁天下,文多不载。母忧去职,诏封喜母庾氏东昌国太夫人,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及得淮南之地,喜陈安边之术,宣帝纳之,即日施行。帝又欲进兵彭、汴,以问喜,喜以为“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上不从。吴明彻卒俘于周。自吴明彻败绩,高宗深悔之,谓袁宪日:“不用毛喜计,遂令至此,朕之过也。”
    至德元年,授永嘉内史。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贼平,授南安内史。祯明元年,征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道卒。
(摘选自《南史·毛喜传》,有删改)

译文
    毛喜字伯武,毛喜年少时好学,善写草书隶书。陈武帝一向赏识他。等到陈武帝镇守京口,命令毛喜和宣帝前往江陵,且敕令宣帝有事向毛喜请教。等到梁元帝即位,以宣帝担任领直,毛喜任尚书功论侍郎。等到魏平定江陵后,毛喜和宣帝一同迁往长安。文帝即位后,毛喜从北周回来,进献两国和好的策略,陈朝于是派周弘正等人前去通问致意。等宣帝回国后,又派毛喜出使周,请求释放家属。周冢宰宇文护握住毛喜的手说:“能结成两国友好关系的,是你啊。”继而迎接柳皇后和后主回国。
    文帝曾对宣帝说:“我的每个儿子都用‘伯’作为名字,你的每个儿子应用‘叔’作为名号。”宣帝拿这事询问毛喜,毛喜立即列举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多位古代名人贤士上报,文帝阅后称好。文帝驾崩,废帝年幼无知,宣帝录尚书辅佐政事,仆射到仲举等人假托太后的命令,遣送宣帝回东府,当时群臣心存疑虑恐惧,但没有谁敢置一词。毛喜立即驱马入朝,对宣帝说:“今天所下的命令,一定不是太后的意思,事关国家兴亡,望三思而行。”宣帝最终听从了毛喜的计策。
    等宣帝即位后,授任毛喜给事黄门侍郎,兼佐中书舍人,主管军队和国家的机密。宣帝计议北侵,敕令毛喜撰写军中制度十三条,下诏颁布天下,因文字太多不予录载。毛喜为母亲服丧而离职,诏封毛喜的母亲庾氏为东昌国太夫人,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绘制她的墓田图,皇上亲自和杜缅依照图画给予指点,毛喜就是如此被重视。
等到夺得淮南之地后,毛喜陈述安定边境的策略,宣帝采纳了,当天就实行。宣帝又想出兵彭、汴,拿这事询问毛喜,毛喜认为“淮左新近平定,边民还没有安定,很难和它争锋,不如安定边民守卫边境,这是长久的计策”。皇上不听从。结果吴明彻(派去攻打的将领)被周俘获。自从吴明彻失败后,宣帝深深后悔没听毛喜的话,对袁宪说:“不听毛喜的计策,导致到这个地步,是我的过错啊。”
    至德元年,授予毛喜永嘉内史。毛喜到达郡城后,不受俸禄,政治宽弘清明,官吏百姓全都安居乐业。遭遇丰州刺史章大宝起兵谋反,永嘉郡与丰州接壤,但一向没有防备,毛喜于是修筑城壕,修理器械,又派兵增援建安。贼人平定之后,授任毛喜南安内史。祯明元年,征入朝廷任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在入京途中去世。

《南史·毛喜传》    

猜你喜欢

  • 读音:Yé【综】 源出不详。江西萍乡有此姓(371)。

  • 巴勒丹敦珠克

    ?—1790清代西藏贵族。藏族。七世班禅丹白尼玛之父。后藏白朗宗吉雄谿卡贵族。乾隆四十七年(1782),其子被确认为呼毕勒罕(转世活佛)后,于五十三年(1788),清高宗赐以公爵称号,赏戴花翎。五十五年(1790)逝世。清廷遣普福致奠。

  • 南宕渠郡

    南朝宋侨置,治所在安汉县 (今四川南充市北)。以在故宕渠郡西南而得名。梁改为宕渠郡。西魏复为南宕渠郡 (亦名宕渠郡),治所在石苟坝(今南充市东北四十里嘉陵江西岸搬罾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充市及蓬安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废。 南朝宋置,治汉安县(今南充市,西魏移今南

  • 江安州

    南宋景定二年(1261)改泸州置,治所在神臂崖城(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焦滩乡南老泸)。元至元十二年(1275)复名泸州。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改泸州置,治泸川县(今四川泸州市)。属潼川府路。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泸州、合江、江安、赤水等市县地。元复为泸州。

  • 李泌

    【生卒】:722—789唐辽东襄平人,字长源。魏柱国李弼六世孙,徙居京兆。少聪颖,及长,博涉经史,善属文,尤工诗。常游嵩、华、终南山,慕神仙不死术。天宝间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太子厚之,为杨国忠所疾。肃宗即位,入议国事,出陪舆辇,悉与谋议,为李辅国所疾,去隐衡山。代宗立,出为楚州、杭州刺史。德宗时,拜中书侍中、同平章事。出入中禁,事四君,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有谠直之风,好谈神仙诡道。封邺侯,卒赠太

  • 魏家桥镇

    即今河北深州市南魏家桥乡。清 《畿辅舆地全图》 深州: 魏家桥镇在 “州南二十五里”。 (1)在河北省深州市东南部。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魏家桥,人口890。1953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8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油棉、橡胶厂等。保衡

  • 蒲阳郡

    西魏置,属邛州。治所在依政县 (今四川邛崃市东南五十五里牟礼镇永丰)。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市东南部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

  • 吐刚

    比喻畏惧强暴。汉王符 《潜夫论潜叹》: “夫贤者之为人臣……不堕公以听私,不挠法以吐刚。” 参见:○茹柔吐刚 【检索吐刚 ==>】 古籍全文检索:吐刚     全站站内检索:吐刚

  • 内官长

    官名。西汉属宗正,掌管分寸尺丈等长度标准、有丞。初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宗正。东汉省。官名,汉置,掌度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初,内官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宗正。”注:“师古曰:《律历志》(说)主分寸尺丈也。”

  • 梁乙逋

    ? —1094西夏大臣。夏惠宗国相※梁乙埋子,崇宗梁后兄。大安十一年(1085),父死,自任国相。依仗梁氏“一门二后”的威势,对内操纵朝政,迫害老臣;对外行侵宋之策。天仪治平二年(1087)五月,以卑辞厚礼约唃厮啰阿里骨共同侵宋,得地同分。天祐民安元年(1090),为子请婚阿里骨,结为应援,以并邈川。与姻戚盟友辽国不协,秉常死后三月才遣使告哀,辽国怒不行吊祭,亦不颁崇宗封册。对宋作战失利时向辽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