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葬华

葬华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蕣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草部》:“蕣,木槿,朝华莫落者……诗曰:‘颜如葬华’。”段玉裁注:“今诗作舜为假借。”

“舞华”即木槿花。《诗经》中以蕣华比喻美女的容貌。后常借以咏美女。又以蕣花朝开暮落而比喻青春易逝,生命短促。

唐.刘驾《别道者》诗:“如何忽告归,蕣华还笑人。”唐.羊士谔《玩槿花》诗:“何乃诗人兴,妍词属舜华。”


猜你喜欢

  • 阿世媚俗

    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如其《民敌》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见容于人群。” 见“阿时趋俗”。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如其《民敌》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而不见容于人群。”

  • 飞鸿留爪

    源见“鸿爪雪泥”。形容人生四处飘泊及其所留痕迹。明 袁宏道《黄平倩至玉泉以书见要》诗:“几年抛没叹吹云,又作飞鸿留爪地。” 【检索飞鸿留爪 ==>】 古籍全文检索:飞鸿留爪     全站站内检索:飞鸿留爪

  • 东都苑

    即唐禁苑。又称神都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范围较隋缩小。唐韦述《两京新记》说:东都苑“周围一百二十六里,东面七十里,南面三十九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四里。”《旧唐书地理志》 载:“禁苑,在都城之西。东抵宫城,西临九曲,北背邙阜,南临飞仙。苑城东面十七里,南

  • 土门关

    ①即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上。《新唐书地理志》 获鹿县:“有故井陉关,一名土门关。”《明史地理志》 获鹿县:“又有土门关在西,亦曰井陉关。”《方舆纪要》卷10:井陉“亦曰土门关,《地记》:太行八陉,其第五陉曰土门关”。即此。 ②在今河南新县西北。旧属光

  •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传说羚羊夜宿时,将角悬挂树上,足不着地,猎人因此寻找不到它的踪迹。 常用以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着形迹。语出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三:“襄阳诗:‘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常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不可见,日暮空闻钟。’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

  • 新泰县

    ①西晋置。治今山东新泰市。属泰山郡。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入莱芜县。三十一年复置。1983年与新汶市合并改设新泰市。②北魏置。治今山东蒙阴县东。北齐废。 【检索新泰县 ==>】 古籍全文检索:新泰县     全站站内检索:新泰县

  • 乞顏

    读音:Qǐyán【源】 合不勒,蒙古孛儿只斤部首领,以乞颜为氏。成吉思汗曾祖,为蒙古部第一个称汗的首领(436)。【人】 汪古儿,乞颜氏,元太祖时授千户,见《新元史》(399)。

  • 《晋平公炳烛而学》

    说苑寓言故事5.晋平公炳烛而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 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

  • 三岔溪

    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三十里巡司镇。明置巡司于此。

  • 陈钦

    【生卒】:1464—1506明浙江会稽人,字谅之,号自庵。陈镐弟。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历广平知府,兴学校、筑堤堰。官至广东按察副使。有《自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