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城镇

平城镇

①金贞元二年(1154)降平城县为镇,属辽山县。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北仪城。贞祐四年(1216)复升为县,改名仪城。

②即今山西陵川县东北平城镇。《清一统志·泽州府》 “池下镇”条下:平城镇“在县北十五里。有堡”。


(1)古镇名。金元贞二年(1154年)降平城县为镇,即今山西省和顺县西北仪城。(2)今镇名。在山西省陵川县北端。面积51.8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城,人口 7630。因地势平坦得名,为本县四大古镇之一。1949年由平城区改称七区。1953年改平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产玉米、谷子、小麦。有煤矿、铁矿及冶炼、铸造、硫黄、农机、建材等厂矿。长陵、沁辉公路经此。古迹及纪念地有元阳宫、抗日战争时期朱德住所旧址。


猜你喜欢

  • 扫榻以待

    扫除榻上的灰尘,等待客人到来。喻指热忱迎客。章炳麟《致伯中书一》:“君以暇时能来相就,则扫榻以待也。” 述补 扫除榻上尘埃,恭候贵客光临。喻热忱迎客。语本《后汉书徐稚传》:“时陈藩为太守……藩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章炳麟《致伯中书一》

  • 三吴

    地区名。六朝时屡见记载。三国吴韦昭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详。东晋、南朝时所指说法不一:《水经渐江水注》指吴郡、吴兴、会稽三郡,《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指吴郡、吴兴、丹阳三郡,《吴郡志》引《郡国志》指吴兴、义兴、吴郡为三

  • 完颜胡石改

    宗室子。从太祖征辽,英勇善战,破辽主亲兵,大败辽军。平复诸部的反叛,屡有战功,杀叛人首领而安抚其人民。天眷中,授永定军节度使。历武定军节度使、汴京留守。天德三年(1151),授世袭猛安。【生卒】:1084—1151金宗室。从太祖攻宁江州,败辽兵于达鲁古城。后又数平叛部。官至汴京留守,授世袭猛安。

  • 胡方回

    【介绍】: 北魏安定临泾人。初仕夏赫连勃勃,为中书侍郎。曾为赫连勃勃作《统万城铭》、《蛇祠碑》诸文。后太武帝破赫连昌,入魏,为北镇司马。为镇修表,太武帝览之称美,召为中书博士,赐爵临泾子。迁侍郎。清贫守道,以寿终。 【胡方回作品 ==>】 

  • 沐猴冠冕

    同“沐猴而冠”。元 石君宝《秋胡戏妻》三折:“岂不闻财上分明大丈夫,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衿裾。” 见“沐猴而冠”。元石君宝《秋胡戏妻》3折:“岂不闻财上分明大丈夫,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牛马襟裾。”

  • 怨歌

    【介绍】:薛维翰作。此诗写闺怨,而其立意似较其他闺怨诗更为深沉。近人俞陛云剖析此诗甚当:“通首着眼在第四句之‘要自’二字,故作揣测不解之词,不言其当垆之别恋,与秋扇之长捐,但言其绝不忆家,正写怨之深也”。(《诗境浅说续编》)

  • 椑木镇

    北宋置,属内江县。即今四川内江市南椑木镇。明代亦称椑木关。《方舆纪要》 卷69内江县:椑木镇在 “县南三十里。亦曰椑木关。接重庆府荣昌县界,有巡司戍守”。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西南部。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椑木,人口1.5万。始建于唐,明代重修。因古时此地椑树多,故名。1949年为椑西乡,1951年更为椑木镇,1958年改椑木公社,1962年设椑木镇。主产油菜籽、花生、柑橘等,

  • 赤伏符

    晋.袁宏《后汉纪》卷一:“萧王(光武帝刘秀)至中山,群臣上尊号,王不听,诸将固请。王召冯异问以群臣之议。……王曰:‘我昨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悸动,此何祥也?’异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悸动,大王重慎之至也。’会诸生疆华自长安奉赤伏符诣鄗。群臣复

  • 方樗

    元浦江人,字寿父。方凤子。精于诗。

  • 李圆通

    京兆泾阳(今属陕西)人。少孤贱,给使杨坚家。力大而敏捷,处事认真。坚用为心腹。坚称帝,圆通以护卫功封伯爵。历左卫长史、尚书左丞、司农卿、刑部尚书等职,进爵郡公。炀帝时为兵部尚书,留守长安。判宇文述田还民,述诬其受贿。被召至洛阳,免官,寻卒。(,参见《北史》)隋京兆泾阳人。少给使杨坚家,为监厨。性严正,左右婢仆咸敬惮。世子乳母恃宠轻之,尝以厨食尚未供客而世子乳母持之去。圆通叱挝厨人,声闻于外。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