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锦萋斐
比喻诬陷谗毁。《晋书·桓玄传》:“若陛下忘先臣大造之功,信贝锦萋斐之说,臣等自当奉还三封,受戮市朝,然后下从先臣,归先帝以玄宫耳。”●《诗·小雅·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萋斐 (qi fei): 花纹交错的样子。贝锦: 有贝形花纹的锦缎。诗写谗毁他人的人,往往罗织他人的小过,犹如女工把各色丝物编织成花纹交错的锦缎,以使他人构成大罪。
比喻诬陷谗毁。《晋书·桓玄传》:“若陛下忘先臣大造之功,信贝锦萋斐之说,臣等自当奉还三封,受戮市朝,然后下从先臣,归先帝以玄宫耳。”●《诗·小雅·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萋斐 (qi fei): 花纹交错的样子。贝锦: 有贝形花纹的锦缎。诗写谗毁他人的人,往往罗织他人的小过,犹如女工把各色丝物编织成花纹交错的锦缎,以使他人构成大罪。
官名统称。唐朝中期以后,节度使属官节度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参谋、随军,观察使属官观察判官、支使,经略使属官经略判官,以及节度、观察、防御、团练推官、巡官,皆为幕职官。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 规定,藩镇幕职不得兼录事参军。宋朝包括留守判官,节度、观察判官,节度、观察掌书记,观察支使,防御、团练判官,留守推官,节度、观察推官,军事判官,防御、团练推官及军事推官等,皆由朝廷选士人为之。
源见“圯桥进履”。借指听人使唤。宋 刘克庄《水龙吟.方蒙仲王景长和余丙辰丁巳二词走笔答之》词之四:“老矣安能,为人取履,与人争屐。” 【检索为人取履 ==>】 古籍全文检索:为人取履 全站站内检索:为人取履
“公讳凝,字成庶。……乾符五年八月七日,薨于位,享年五十八。……图忝迹门下,义服终始。兢命撰德,唯以漏略为愧。”(见《全唐文》卷八一〇)(参《新唐书•王凝传》)
《世说新语.伤逝》:“王濬冲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世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以“黄公酒垆”用为伤逝怀旧之辞。宋.林逋《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诗:“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公酒舍归。”偏正 魏晋时王戎与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濬沖)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
据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
书名。原名《汗等宝贝史纲》。明末蒙古萨囊彻辰著。成于清康熙元年(1662),乾隆四十二年(1777)译为满文,复由满文译成汉文。原书不分卷,后人或分为三部,或分为十章,汉译本为八卷。作者自称据《古昔蒙古汗等源流大黄册》等七种蒙、藏文资料写成。内以佛教传播附会蒙古族起
①在今福建霞浦县东。《清一统志福宁府》: 倒流溪 “在霞浦县东三十五里四都界乌岩,西流至县东十五里赤岸。以其西流,故名”。 ②亦名北流溪。在今四川遂宁市西。《方舆纪要》卷71遂宁县 “赤溪” 条内: “倒流溪在县西十五里。水流旋绕,北入涪江。即乐至县胜水河之下流
【介绍】: 元叙州人。自幼好道术。仁宗延祐间往龙虎山受篆,遇至人示以秘法。既归,常为人禳灾治疾。 【张法真作品 ==>】
即今安徽舒城县南汤池镇。清光绪《舒城县志》卷7:西汤池镇在“县南六十里”。
东汉以后对西汉时黄河自濮阳以下故道的俗称。因改徙于王莽时,故名。故道自今河南濮阳市西南折北流经南乐县西,又东北经河北大名县、馆陶县东,折东经山东聊城市、茌平县北,又折北经高唐县东、平原县西,再由德州市经河北东光县、南皮县、沧州市,东北至黄骅市、天津市入海。《水经注》称大河故渎。唐宋时故道犹存。北宋嘉祐五年(1060), 自今河北大名县至山东陵县一段故道中部分河段(时称四界首河),为黄河东流所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