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南史·陆慧晓传》

《南史·陆慧晓传》


南史
原文
    陆慧晓,字叔明,吴郡吴人,晋太尉玩之玄孙也。世为侍中,皆有名行。父子真,仕宋为海陵太守。时中书舍人秋当见幸,家在海陵,假还葬父,子真不与相闻。当请发人修桥,又以妨农不许。慧晓清介正立,不杂交游。初应州郡辟,举秀才,历诸府行参军,以母老还家侍养,十余年不仕。齐高帝辅政,除为尚书殿中郎。邻族来相贺,慧晓举酒曰:“陆慧晓年逾三十,妇父领选,始作尚书郎,卿辈乃复以为庆邪?”及武陵王晔守会稽,以慧晓为征虏功曹,与府参军沛国刘琎同从述职。琎,清介士也,行至吴,谓人曰:“吾闻张融与慧晓并宅,其间有池,此必有并味。”故命驾往酌而饮之,曰:“饮此水,则鄙吝之萌尽矣。”庐陵王子卿为南豫州刺史,乃使慧晓为长史。别帝,问曰:“卿何以辅持庐陵?”答日:“静以修身,俭以养性。静则人不扰,俭则人不烦。”上大悦。慧晓立身清肃,僚佐以下造诣,必起送之。或曰:“长史贵重,不宜妄自谦屈。”答曰:“我性恶人无礼,不容不以礼处人。”未尝“卿”士大夫,或问其故,慧晓曰贵人不可卿而贱者可卿人生何容立轻重于怀抱终身常呼人位尚书念王晏选门生补内外要局慧晓为用数人而止晏恨之 吏曹都令史历政来谘执选事,慧晓任已独行,未尝与语。帝遣主书单景俊谓曰:“都令史谙悉旧贯,可共参怀。”慧晓谓景俊日:“六十之年,不复能谘都令史为吏部郎也。上若谓身不堪,便当拂衣而退。”帝甚惮之。出为南兖州刺史,俄尔以疾归。卒,赠太常。 
(选自《南史•陆慧晓传》,有删改) 

译文
    陆慧晓字叔明,吴郡吴县人,是晋朝太尉陆玩的玄孙。从陆玩到陆慧晓的祖父陆万载,世代为侍中,都有著名的行事。他的父亲陆子真,在宋朝做官为海陵太守。当时中书舍人秋当被宠幸,他的家在海陵,请假回家埋葬父亲,陆子真并不去他家拜望。秋当请派人修桥,又因为妨碍农活而不答应。陆慧晓清正耿直,不交杂乱人员。最初应州郡的聘请,举为秀才,经历过各府行参军,因为母亲年老回家奉养,十余年没有做官。齐高帝辅政,任命他为殿中郎。邻族都来庆贺,陆慧晓举起酒杯说:“陆慧晓年龄已过了三十,妻子的父亲主管选任,才做了个尚书郎,你们还认为值得再来庆贺么?”到了武陵王萧晔做会稽太守,任命陆慧晓为征虏功曹,与府参军沛国的刘琎一同跟随前往就职。刘琎是个清正的士人,行到吴地,对别人说:“我听说张融与陆慧晓连宅,中间有水,这里必定有奇异的味道。”所以命令车驾前往舀水来喝。他说:“喝了这里的水,则卑鄙吝啬的念头都会消尽。”告别武帝的时候,武帝问他说:“卿怎样辅持庐陵王呢?”回答说:“安静以便修身,俭朴以便养性。安静则世人不扰乱,俭朴则世人不忧烦。”皇上非常高兴。陆慧晓立身清正,僚佐以下的人来访,必定起身相送。有人对陆慧晓说:“长史身份贵重,不应妄自谦让。”他回答说:“我生性讨厌别人无礼,不容不以礼待人。”他不曾称士大夫为卿,有人问他是什么缘故,陆慧晓说:“贵人不可以称卿,而贱者才可以称卿,人一生中怎么能在心里老是想着轻重呢!”他终身经常都是称呼人的职位。尚书令王晏挑选自己的学生补任朝内外的要职,陆慧晓只为他任用了几个人就停止了。王晏十分恼恨他。吏曹都令史被派来做选拔人才的顾问,陆慧晓一意独行,不曾和他商量。明帝派主书单景俊对他说:“都令史熟悉旧的人事情况,可以一齐商议。”陆慧晓对单景俊说:“六十的年龄,不能再靠咨询都令史来做吏部郎了。皇上如果认为我不能胜任,我便应当拂衣而退。”明帝很怕他。离京担任南兖州刺史,不久因为生病而归乡。死后赠他为太常。 

《南史·陆慧晓传》    

猜你喜欢

  • 杜楚客

    如晦弟。贞观中历给事中、工部尚书等职。因参预魏王泰夺嗣之谋,事发废职于家,卒于虔化令任上。(,参见《新唐书》) 【介绍】: 唐初京兆杜陵人。杜如晦弟。初隐于嵩山。太宗贞观四年,召拜给事中。出为蒲州刺史,有能名,徙瀛州。后为魏王府长史,迁工部尚书,摄府事,以威

  • 衔璧

    《左传.僖公六年》:“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楚子,楚成王。武城,春秋楚地名,在今河南南阳市北。许男,许国国君,许国封男爵,故称。衔璧,古代人死口含珠玉,此表示有罪当死。衰绖(dié),古代丧服。舆榇,把棺材放在车上,表示有罪当死。公元前六五四年,齐国号令中原诸国出兵包围了郑国新密(今河南商邱市境),以惩其不盟。楚成王闻讯后,带兵包围了许国,以声援郑国。

  • 奚康生

    468—521 北魏洛阳(今属河南)人,本姓达奚。鲜卑族。性骁勇,能挽十石强弓。太和十一年(487),从柔玄镇都将李兜出击柔然,为前驱军主。后随孝文帝攻齐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为直阁将军。又西讨吐京胡,南击齐,以功累迁华州刺史、光禄卿、右卫将军。正光二年(521),预领军将

  • 宗小子

    西周时期称周王同宗担任小子官职者。《何尊铭》: “王浩宗小子于京室。”盠参见“小子”。

  • 若敖鬼

    《左传.宣公四年》载:楚 若敖氏的后代楚国令尹子文,担心他的侄儿越椒的行为将会使若敖氏灭宗,临死泣对族人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后来越椒叛楚,若敖氏终于灭绝。后遂以“若敖鬼”为绝嗣之典。清 赵翼《金川门》诗:“何至一家骨肉残,冢嗣翻成若敖鬼。”

  • 山海经

    书名。作者不详。十八篇。计分《山经》五篇和《海经》十三篇两大类。原有图,久佚。今本之图为后人补画。著作时代尚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小部分作于西汉初年,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地理、历史、民族、医药、巫术、动物、植物

  • 张廷範

    唐人。以优人为朱温所爱,扈东迁为御营使,进河南尹。官至太常卿。王殷谮其与柳璨等祀天祈延唐祚,贬莱州司户参军,受裂刑于河南市。

  • 你来我往

    见“你来我去”。《文明小史》54回:“瞧亲戚的瞧亲戚,看朋友的看朋友,~,异常热闹。”

  • 建安七子

    《文选》卷五十二、三国魏.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聘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建安七子”指东汉

  • 大护国仁王寺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河畔。始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大德五年(1301)正月,成宗铁穆耳将昭睿顺圣皇太后的影像供奉于寺内。元末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