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原毁》的网友点评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赏析
yuán huǐ
原毁
译文注释
《原毁》的诗词大意
古时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厚而且简要。重以周,所以就不致有懈怠;对待别人宽厚而简要,所以别人乐于做好事。
听说古代的圣人舜的,从他的为人来看,是个实行仁义的人。
要求他们被爱的,责怪自己说:“他,人的;我,人的。
他能这样,但我竟不能这样!“好好想想,改掉那些不如舜的缺点,养成那些像舜的优点。
听说古人有周公的,从他的为人来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
寻求他们所认为周公的,责怪自己说:“他,人的;我,人的。
他能这样,但我竟不能这样!“好好想想,改掉那些不如周公的缺点,养成那些像周公的优点。
舜,大圣人啊,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大圣人啊,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
这人啊,就说:“不如舜,我不如周公,是我的缺点啊。
”这不也是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吗!然而他们对别人呢,说:“他是人啊,能够有这些,这就够得上是好人了;能够掌握这些,这就够得上是有技艺的人了。
”取一,不再要求他有第二点;就他现在的表现来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害怕他的人得不到做好事的利益。
一好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艺是容易掌握的,他在人的,就说:“能有这样,这也足够啦。
”说:“能擅长这个,这也足够啦。
”不也要求别人宽容又简约?如今的君子却不是这样的。
他责备别人周详,他对待自己却是很宽松。
详细,所以别人难把事情做好;廉洁,所以自己取得进步小。
自己没什么好,说:“我认为这是,这也足够啦。
”自己没有能,说:“我能这样,这也足够啦。
”对外欺骗别人,在内对自己的良心加以欺骗,还没有一点心得却已经停止下来了,这不也是对待自己的要求太宽松吗?然而他们对别人呢,说:“即使他能这样,但他的人品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擅长这些技艺,但他的本领是不值得称道的。
”举其一,不考虑他的十;研究了旧,不图新:提心吊胆只怕这个人有点好名声。
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丈夫这就是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啊。
但是,这样做的人,有思想根源,就是懒惰和嫉妒。
懒惰的人不能修,而嫉妒别人的人就怕别人进步。
我曾经试验过,留在众人面前试看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
”相应的,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不但是,就他所疏远不与共同利益的原因;不但是,就是怕他的人了。
不这样,强硬的人必定会在语言上表示愤怒,懦弱的人必定会在脸色上表示愤怒。
又曾经对大家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个好人。
”他们不应该的,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不但是,就他所疏远不与共同利益的原因,不但是,就是怕他的人了。
不这样,强大的人一定会高兴于说,懦弱的人一定会喜欢在脸上了。
所以事修而惹来非议,德行高而毁来。
啊!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而希望名誉昭著,道德的行为,困难已经!处在上位而将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了解我上述的观点并且牢记着它,那么它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得好了吧!*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